人物 | 狮市古镇的开明士绅
○丁信才
○郭开榜
狮市开明士绅郭开榜,凭借祖上拥有大量田地,家境富庶,成了狮子场富甲一方,排名第五,拥有田地最多的家族之一。
一般富有人家,出手阔气。有一次,郭开榜在骑龙场扎“四门滩”(赌博的一种),三盘输掉120担谷子田,还打了几个哈哈,喝酒去了。
郭开榜家九兄妹,有一个兄弟,七个妹妹。郭开榜作为长子,接管了家族的事业。郭开榜在成都望江楼(今四川大学)念书毕业后,返乡在狮子场上大兴土木建宅。
由于他在上大学期间,接触到城市的风物人情,建宅时融入了不少城市风味,所以郭开榜在狮子场建设的府宅,被狮子滩戏称为“洋房子”(今汇溪堂)。
郭开榜的弟妹,分别在各地上大学,他的弟弟和一个妹妹,在大学时被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弟妹们一致动员他响应号召,把田地分给农民。他在上大学时,因接受不少新文化、新思想的撞击。因此,在富顺解放前夕,他主动联系共产党政权机构,把富甲一方的田地、刚修建好的“洋房子”无条件地全部捐送给了共产党的政权机构。
郭开榜捐送后,带着妻子回娘家马安滩,为佃户林一和养牛。
土地改革,郭开榜被评定为开明地主,在林一和邻近的花市一队么磨冲,分得三间茅草房居住。没有被政府列入地主分子监管,享受与广大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由生活。
郭开榜在佃户家养牛期间,富顺解放了。政府用他捐送的洋房子做了办公室,后又用做了银行、税务所、信用社等办公场所。土地改革、征粮剿匪期间,他还以身作则,配合政府宣传,在狮市粮站双手打算盘,帮助记帐。解放初期,他为狮子滩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在花市一队务农,老实巴交,勤勤恳恳,自食其力。乡民邀请他写写算算,他耐心帮忙,深得乡民好评。
七十年代初,农业学大寨,笔者因与党委书记何顺礼一路下乡,亲眼看到何书记邀请郭开榜,在花市新观音山坡上写“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的标语,郭开榜用了半个月时间写完。大家评论,这五个字写来给机板(印刷机)刻印的一样漂亮!
郭开榜终身无子女,在孤儿院抚养了一个女儿,长大后远嫁南溪。郭开榜年迈,乡邻乐意帮他,聂洪录多次去骑龙、狮滩帮他拿药,去家里帮他做事。郭开榜逝世后,政府还安排将他妻子送入敬老院,她说不能给政府增加负担,毅然决然地回罗寺兄弟家养老。仙逝时,花市一队乡邻前往悼祭。
○陈雁宾
陈雁宾,狮子滩陈氏旺族,福源灏最后一任族长。解放后狮市公社医院医生,善长针灸、中医,卒年93岁。
福源号位于富顺东湖镇捲坝。陈氏第十二代孙宏泽公,清嘉庆皇帝诰封奉政大夫(正五品),告老还乡后,置业狮子场,购得邓姓人家凤凰庄,交四子新斗,创办了富源号。
1875年,新斗公子陈兆贤扩建,命名为富源灏。1892年扩建花厅。形成集衙门公堂、民居为一体的建筑群。拥有99间房、48个天井。前、正、左、右四个大门。其建筑群体,至今完全保存完整。是川南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批准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源灏自抗日战争开始以来,先后用做国民政府法院、21军驻地、乡政府、二初中、农业大学、富顺师范、富顺职业中学等,演义着富顺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故事。
陈雁宾,陈氏第十七代孙。陈氏先祖不仅留下了一个福源灏,还留下了隶属于福源灏拥有遍布富顺及周边地域的大批田地,在狮子场、富顺县城也有不少房产。
陈雁宾大学毕业后,在其五叔陈西乔逝世后接任族长,也是福源灏历史上最后一任族长。
他因经历了民国及抗日战争政局动荡,对民间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现实感到迷茫。因此,陈雁宾喜欢游历名山大川,祭拜庙祠。
一次,他在杭州灵隐寺祭祠时,仰慕济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垢纳衣。喝酒吃肉、疯疯癫癫、又乐在其中,被民众尊崇拥戴。济公的处世,修行,深深地吸引了他。
他左思右想,觉得靠祖上田地收租,不劳而活,不是自已人生的追求。
济公的形象,济公的精神、济公的作为和深受民众爱戴的美好,深深的感染了他。因此,他在世时,多次去济公住过的寺庙国清寺、祗园寺、观音寺研究济公,学习济公。深知济公受人爱戴,是因为济公学医术,为老百姓医治疑难杂症。济公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之行为,服务民众,给民众留下了美好印象。
陈雁宾是个文化人,深知这其中的道理。
从此,他学济公,学医术,在学习医术的过程中,发现济公为民医治疑难杂症时,多使用针灸术治疗,所以,他又学习了针灸。
陈雁宾的后人说,他学医是自已买医书,到杭州寺庙请教,在人体图标和自已身上扎针,从给家族人看病开处方起,慢慢地掌握了医疗知识。
乡邻们知道他会医病后,慢慢找他的人就多了起来!民间传颂:陈雁宾为穷苦百姓看病,从来不收钱、物,称陈雁宾是穷苦百姓的医生。
陈雁宾居住福源灏与富顺县城(县医药公司,目前拆除后只剩下三间门面屋)。抗日战争间,日本飞机轰炸富顺,陈雁宾携家人,常住狮子场观音阁陈家祠堂。
1951年,陈雁宾的两个儿子在富二中毕业后,送到泸州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双双考上四川军大。
解放时,陈雁宾作为福源灏的族长,富顺有名的大地主,土改工作组判定要枪毙陈雁宾。行刑前,恰好有几个百姓求他医病,陈雁宾平静说,“等一下,我把几个病人的病看了来”。求医的百姓一看,要枪毙陈雁宾,马上向工作组求情,说“陈雁宾是穷苦人的医生,不能枪毙”!
工作组的人看见求情的人悲声一片,充分理解了陈雁宾为穷苦百姓免费治病,深受百姓爱戴,是穷苦百姓需要的人,最终刀下留人,陈雁宾死里逃生!
死里逃生的陈雁宾,土地改革被评定为开明地主,正式安排到狮市公社医院当医生,是新中国真正园了他的医生梦!
从此,陈雁宾留给人们,永远是一张和霭可亲的笑脸!在医院上班,尊守医院规章,尊守医德。下班以后回到家里,穷苦百姓找他看病处方、针灸,他仍然坚持不收钱物。
陈雁宾深知自己的身份和来之不易的幸福,几十年如一日,为人特别亲切,做事特别小心。行医过程中,除按照医院制度处方,留存医案外,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医案记录本子,把他治疗的病人基本情况,病情判断,治疗处方资料完整保存,形成了他从医几十年的医案挡案。只可惜,他逝世后,儿子搬家时未被保存下来。
历史更替,斗转星移。一个大地主,富甲一方福源灏的族长,在花红酒绿的迷茫中,选择了一条扶危济困,治病救人,服务大众的正确道路,得到了民众的喜爱,政府的宽容。
陈雁宾沒有遗憾,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丁信才,四川富顺人。11岁起在宜宾、屏山、云南、江安等地学篾匠、木匠、泥匠、石匠、编布(土制家机布)。曾在狮市、骑龙、富顺县农业局、良种场、县政府水果办供职。1996年调四川省农业厅。2013年退休。现居成都。
作品曾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著有论文多篇,专著《绿色华章》等。近年,从事散文、诗歌写作,并创办网络刊物《狮子滩文学坊》。
责任编辑 张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