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全面反映戒毒场所的长篇报告文学《陪伴》出版发行
来源:法治四川 作者:陈静
○一部灵与肉对话的白皮书
○一部心与魔决战的血泪史
我国首部全面反映戒毒场所的长篇报告文学《陪伴》正式出版发行
人民法治网讯(记者 陈静)著名作家、诗人逸西,耗时近一年,“潜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精心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陪伴》一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
据了解,该书全方位向世人展示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民警与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之间的苦乐甘甜、辛酸离合和真情陪伴为主线,不离不弃教育感化、帮助戒毒者找回走失的灵魂和人格尊严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命运,刻画了戒毒民警爱岗敬业的坚韧和忠诚;以戒毒人员染毒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戒毒又复吸的悲惨历程为辅线,揭示“瘾君子”的真面目,告诫人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描写一个个交错、冲突、跌宕起伏的故事,原生态地反映戒毒场所这个神秘而又特殊的群体成员的生活生存状态;人性与兽性,良知与罪恶交织;跟踪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现状,讲述民警真情陪伴戒毒人员的感人故事;讴歌民警甘于寂寞、甘于陪伴、忠诚奉献的时代伟大精神!
毒品和艾滋病是威胁人类社会的两大恶魔,号称世界“白色瘟疫”。国家禁毒委日前公布的《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指出:中国有1400万人在吸毒,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2016年3月23日,国家禁毒委再次公布:2015年,中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6.5万起,缴获毒品102.5吨,同比分别增长13.2%、48.7%,铲除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454万株,缉毒执法战果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毒品在中国肆意横行,且越演越烈,吸贩毒不法分子十分猖獗。一些地方干部也陷入了毒品的魔掌,染指其中,引发腐败案件。同时,由吸毒感染艾滋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上升。仅四川,目前就有1000多例感染艾滋病的吸毒者被收治。逸西怀着一个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深夜“潜入”强制隔离戒毒所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内心最强烈的颤音和独白,详细了解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过程和生活生存状况。每次,逸西都吃住在戒毒所里,面对集中收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让社会和家庭不再歧视他们,逸西尊重每一个戒治者的隐私,与他们共同呼吸,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据悉,《陪伴》一书系我国目前首部全方位反映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艰辛付出的长篇报告文学,具有警世教育作用,其出版意义重大。全书共八章六十四节,26万字,17.5个印张,共271页,图文并茂,结构新颖,布局合理,融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为一体。全书以独特的视角,耳目一新的风格,填补了我国戒毒场所的空白。让读者更直观、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当前中国面临的毒品危害,国人应引起警觉和高度重视;作者从戒毒者如何染毒、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戒毒入手,精细、准确地描写了戒毒者在戒毒场所戒毒的迷茫与彷徨,戒与不戒,矛盾重重。全书以真情陪伴呈现:亲人和民警携手帮助戒毒者们戒除心瘾,脱离毒海和回归社会的动人故事。《陪伴》一书堪称中国近年来描写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变革最具穿透力的作品!作者采用平实、干净、硬朗、通透又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层次感强,颇接地气。
附:《陪伴》一书○引子 ○谁是最可爱的人
○逸 西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作家魏巍被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喊出了一个时代的心声。
当年,他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线,采写了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收录在我们的中学课文里,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战斗在政法战线上的司法民警,他们在戒毒场所,在艾滋病专管大队,为了明天,为了无数个绝望和走失的灵魂,用心血和汗水,履行着神圣的职责。
2013年12月28日,国家劳教制度废止,四川司法行政各劳教场所相继转型为强制隔离戒毒所。面对管理对象转变、工作性质改变、管理经验缺乏等现实困难,广大民警顶住场所安全稳定的压力,大胆探索,在实现平稳过渡、成功转型的基础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戒毒经验和“常青藤戒毒模式”。他们燃烧自己,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伟大的戒毒事业;将真情关爱与戒治帮扶融为一体,恪守执法之职,善谋戒治之策。让所有戒治者看到希望与未来。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无畏和真情陪伴,才使数以万计的戒毒人员和数以千计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了戒除毒瘾的坚定决心,让更多的人和家庭免受毒品的侵害和不受他人歧视。
他们为了陪伴,为了唤醒戒毒人员早日脱离毒海,舍小家为大家,净化社会环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日夜操劳,无私奉献,把真情陪伴献给了迷茫又绝望的心灵和寂寞的守候。
他们身着藏青色警服的背影,活动在第一缕晨曦中,消失在最后一抹夜色里。
2014年12月2日,四川省新华(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唐旭峰,因长期隐瞒病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于12月27日不幸去世,年仅38岁。
他从警19年中,有18个春节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虽然身患消化功能紊乱、肝硬化等多种疾病,但他一直坚持工作。在单位成立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大队时,他主动请缨到大队工作,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形成较为成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管理办法。在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中,他累计教育矫治戒毒人员2400余人次,开展个别谈话11000余人次,教育转化危重人员100余人,还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资助戒毒人员200余人。
唐旭峰病重时,单位准备为其捐款。得知这一消息,已不能说话的他在纸上艰难地写下:“不要组织捐款,不麻烦同志们了,他们有的比我更困难。希望尊重我的决定。”
唐旭峰走了。他用生命为自己热爱的戒毒事业,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2015年,司法部追授唐旭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号召广大司法民警向他学习。
曾经的一名戒毒人员得知唐旭峰不幸去世的消息后,在家设置灵堂悼念,并携妻专程从上海赶赴绵阳祭拜。他带着自己公司新开发的猕猴桃,长跪在唐旭峰的墓碑前,声泪俱下:“恩人啦,您咋就走了呢?17年了,我忘不了您替我烂脚擦药水的情景,更忘不了您与我日夜促膝长谈。每当我想放弃时,就总想起您的教诲。尝一尝吧,恩人啦,这猕猴桃可甜了。呜呜呜……”
哭声,如诉如泣,令在场人肝肠寸断,眼泪直滚。
“蓝莲花家园”民警刘海把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艾感”戒治人员)当兄弟,远赴自贡家访时同桌共餐进食,帮助家人消除恐惧和歧视。
民警付涛在“更生苑”和彝族“艾感”戒治人员一起过火把节时,接过他们用手抓的“砣砣肉”,二话没说就放进嘴里吃了起来。
“矫治苑”民警谭兵深夜送“艾感”戒治人员到所外医院急诊就治,为患者端盆倒水,接胸腔里抽出来的积液。
女子戒毒所民警周利陪伴“艾感”戒治人员两天两夜,延误送发高烧的3岁女儿医治,导致肺炎,不治身亡……
他们付出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他们为消除“艾感”戒治人员内心恐惧和社会、家庭的歧视,用真情和真心,俯身为民。
他们的爱,如春花绽放,如仲夏清风,如深秋红叶,如冬日艳阳,温暖和感动着戒毒场所里的每一个戒治者!
作者简介
逸西(原名刘逸西),著名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
著有诗集《放逐》《梦雪》《民主的细节》《我们的记忆》《疼痛在心》及长篇报告文学《剑门关下铁人情》《民主的碎片》《陪伴》等多部。获四川“五个一工程”奖。
曾在广西、广州、四川和中央媒体《民主与法制》等做过记者、编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20多年来,在国内外采写若干有强烈反响的新闻。
责任编辑 张成明
更新时间:2017-03-23 16:59:43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一审重审,一错再错:江西上饶中级法院被指司法不公
下一篇: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今日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