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反馈 | 我想写一部《女警》的书(戒毒民警读《陪伴》感言)
来源:人民法治网  作者:张群英  

○一部灵与肉对话的白皮书

○一部心与魔决战的血泪史


点击新窗口打开


我想写一部《女警》的书


○张群英


    地球一个转身,人间眨眼一载。
    2016年的岁末,我在整理资料时,又看到了书架上的《陪伴》,忍不住又拿到手里翻阅起来。
    记得它刚到大队时,干警们都争相传阅,急切的心情如同赴一场不期而至的约会。现在,我们拿到书了,第一时间,大家都想看看《陪伴》到底都写了些啥子?翻开它,所有的文字都那么的清新而隽永,插图中虽然有些人物素未谋面,但那些神态、画面总是让人感觉特别熟悉而亲切,一种特殊的共鸣和自豪感在民警们的心间荡起涟漪:这是一本抒写咱们司法戒毒民警自己的书!
    最激动的,当然还是读到自己所里的故事,有骄傲亦有震撼。平时,大家虽然熟悉,却总是来去匆匆,擦肩而过,来不及仔细打量。而现在竟然能通过《陪伴》,再认识和了解她们;在读到其他兄弟单位的事迹时,大家又倍感惺惺相惜,在同一个战壕里,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风清气正不言而喻。《陪伴》是干警们工作热情的加油站,工作方法的锦囊集,是工作成果的荣誉墙,是戒毒事业的一部家谱,它记载了我们和前辈们的故事,流传着感人至深的篇章和那些真情付出,也许它会让更多的家属动容,让他们获得些许安慰。
    也许,正如作家逸西在《后记》中所说,他常常含着眼泪写作,被戒毒民警的事迹深深打动。我想,他在写作时一定是辛苦的,那些诗意的语言,那些举重若轻的讲述,那些灵动又深刻的评析也许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一杯清茶或一盏咖啡相守而成,又或许是废寝忘食翻阅成山的档案、典籍才得到的些许精华。但无论如何,逸西是无怨无悔的,因为这些故事撼动着他自己。我大胆的猜想:逸西与我们的戒毒工作应该有不浅的渊源,他才华横溢,且精准地俘获了我们戒毒警察、戒毒人员这群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特殊人群的灵魂。
    2015年,我刚到德阳,与一位监狱民警交谈时,他揶揄道:“有人说公安部门的警察是一线的,法院检察院的警察是二线的,监狱警察嘛是三线的。”我笑道:“如果你们是三线的,那我们只能算四线了,因为我们的知名度更低嘛!”我的亲友总是问:“你们管理的犯人……”我纠正强调:“我们管理的不是犯人,而是戒毒人员。他们虽然违法了,但不犯罪。”同时,我也会告诉他们,戒毒事业是一份值得我骄傲和热爱的事业。我们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保障,更有独立的“文化圈”,请看《神州•禁毒》《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四川司法》等等,如今又有了《陪伴》,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体系的背后是越来越成熟的思想成果和理论自信。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强制隔离戒毒,我希望大家知道,我们戒毒所里的男干警们有铁骨更有柔情,戒毒女干警不仅仅是女汉子,也是萌妹子。在2016年里,我有一个特别的收获:很荣幸地成为女所的一名通讯员。通讯员,听其名字,容易让人想起战争年代往返与前线与大后方传递着重要战报的机智小兵。那戒毒工作中的通讯员又做的是怎样的工作呢?读完《陪伴》,我想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体会,就是要像作家逸西那样,用真情的初心,去记录和思考,抒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6年,在流光溢彩的焰火和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渐行渐远。我把《陪伴》放到我书柜最显眼的地方,如果有亲朋好友来访,便主动告诉他们,这是我要奋斗的方向。因为,我想写一部名叫《女警》书,记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在戒毒所里,我们这些女干警是个啥样子。(作者系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


责任编辑 张成明



  更新时间:2017-03-24 10:41:0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反馈 | 真情陪伴 青藤常在(戒毒民警读《陪伴》感言)

下一篇:反馈 |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中小学生读《陪伴》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