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反馈 | 收获“重生”(戒毒民警怎样读《陪伴》)
来源:人民法治网  作者:蔡 红  


○一部灵与肉对话的白皮书

○一部心与魔决战的血泪史


点击新窗口打开


○“陪伴”收获“重生”


○蔡 红


    近日,闲下来阅读了逸西先生反映戒毒场所工作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陪伴》,与之产生了许多共鸣。
    作为一名从警14年的基层民警,我也经历了从劳教制度废止到戒毒工作的彷徨、迷茫,再到逐步适应、坚定前行的这一过程,我也是基层戒毒民警们“陪伴”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特别是作为四川省唯一收治病残人员的成都戒毒康复所,我所民警们更是面临着感染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度危险,甚至民警们还时刻面临着精神异常吸毒人员的人身攻击……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唐旭峰、王晓涛、刘海、付涛、谭兵、周利、王珊、络志军等等,对我而言不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是我敬爱的战友,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战斗在戒毒工作一线的基层民警。为了让进入场所戒毒的学员早脱毒、早日戒断、早日康复,们们想尽一切办法:学员生病了立刻带他们看病,生日为他们祝贺,学员有思想问题找他们谈心,有家庭困难帮助解决……他们把这些戒毒学员视为兄弟姐妹,和他们一起朝夕相处,通过与学员的零距离接触,通过民警们白天黑夜的真情“陪伴”与学员建立起了信任和友谊,从而感化和挽救他们使他们获得“重生”。
    逸西先生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位优秀民警的形象将劳教制度转型、民警们真情陪伴教育、学员们终被感化而获得重生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作品通过一个个吸毒者的家庭悲剧,让世人看到了形势严峻、日趋蔓延的毒品危害;通过一个个真情陪伴的故事,让人们了解戒毒学员在戒毒所内的生活、学习和生存状态;通过一个个基层民警的工作剪影,让人们了解神秘的戒毒场所和戒毒工作,以及民警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
    读完《陪伴》这部长达26万字的报告文学,我还想说:戒断、脱瘾,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戒毒所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全社会的关怀和重视。戒毒学员出所后很多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弱势群体,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帮助这一特殊群体,不要歧视他们、孤立他们,让他们有生存的空间。相信,有戒毒所民警们的真情“陪伴”,再加上社会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温暖,就会有更多的吸毒人员走出毒品的深渊,走向重生!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戒毒康复所民警)


责任编辑 张成明



  更新时间:2017-03-24 10:53:46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篇:反馈 | 有了陪伴,定能康复(戒毒者读《陪伴》)

下一篇:反馈 | 监狱警察读《陪伴》,在他眼里戒毒民警是个啥?